歐譜曼迪獲第一屆全國數字健康創新應用大賽醫學人工智慧主題賽一等獎
近日,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和廣東歐譜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項目《基於肺部流域地形圖AI測繪的肺結節精準切除術》,榮獲第一屆全國數字健康創新應用大賽醫學人工智能主題賽一等獎。

      近日,2023第一屆全國數字健康創新應用大賽醫學人工智慧主題賽在杭州市圓滿舉行,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和廣東歐譜曼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項目《基於肺部流域地形圖AI測繪的肺結節精准切除術》,憑藉在肺癌臨床研究領域出眾的創新性和前沿性,榮獲精准醫療賽道一等獎。


據介紹,本次大賽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資訊中心承辦。自5月啟動以來,共吸引了來自國內28個省(區、市)的420個項目報名,參賽人數超過1800人。歷經初賽、復賽、總決賽,最終39支隊伍在精准醫療、數字影像等4個賽道角逐勝出。


      讓肺癌邊界清晰可見,提升手術安全性與精確性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測算,肺癌位居我國癌症發病率前五位。隨著大眾健康意識提高及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普及,近年來肺部結節檢出率有所上升。目前常規

的肺癌手術方式普遍面臨的一大痛點是肺功能損失,如何實現對肺癌的精准切除,盡可能保護正常肺組織一直是胸肺外科領域的重點和難點。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臨床實踐,廣東省人民醫院鐘文昭教授團隊基於CT三維重建個性化肺部解剖變異分析開發出「流域分析法」精准肺結節定位技術,可在術前精准模擬出結節所在靶動脈的流域範圍,測量肺結節與流域範圍的位置關係及距離,用於指導術中即時定位切除肺結節,極大提高了肺癌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性。

      據瞭解,流域地形圖導航技術也被稱之為肺部流域地形圖,作為術中即時精准定位肺結節的新技術,目前技術已經迭代到2.0時代,能夠幫助臨床醫師更深入瞭解和掌握肺段分界的解剖變異規律,提前規避解剖盲區,有助於縮短手術時間和降低手術出血等意外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光腹腔鏡是實現肺結節精准切除術的重要基礎和技術保障。自2022年開始,本項目已開展熒光腹腔鏡下精准肺段切除手術1000餘例。依託歐譜曼迪在光顯影領域的先發技術優勢,團隊通過採取精准區域阻斷技術,在術中切斷靶段動靜脈後,直接靜脈注射「靛氰綠」(ICG),借助光顯影技術,快速、準確、清晰地顯示流域邊界,臨床醫師可通過標記直接進行手術切除,有助於降低手術難度,使手術更安全有效。

圖:歐譜曼迪Stellar 4K 3D光內鏡影像平臺


      推廣性高,應用前景廣泛

      由於肺部脈管錯綜複雜,個體之間變異大,臨床手術門檻高。有業內人士表示,基於三維重建,能夠將肺組織、肺結節、肺內血管和支氣管等結構的形態和空間分佈顯現出來,幫助醫生按照病人病患部位的特點制定個體化的手術切除方案。在個性化三維重建技術的輔助下,相當於開車有了導航系統,手術中醫生僅需要根據術前規劃結果進行手術,這有助於保留患者更多的健康肺部組織,最大程度減少肺切除範圍。


      多項臨床數據顯示,該項技術能將手術時間大幅降低至30分鐘內。患者術後住院時間從常規的5天縮短至2天,同時,低併發症率有利於患者快速康復,減少創傷。

      隨著精准醫療時代的發展,流域地形圖肺精准切除術以其術前規劃流程及術式學習曲線短、可推廣性極高的優勢,被視為是肺癌微創手術的一次重要革新。為進一步提升技術成熟度,該項目聯合全國71家單位啟動大型前瞻性臨床研究,更被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確定為衛生健康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對基層醫院提升癌症診治水準、加強規範化起到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該項技術也逐漸從國內走向國際舞臺,先後亮相2023年世界肺癌大會和第37屆歐洲心胸外科協會年會,獲得了世界各地胸肺外科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賞。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3個部門聯合制定公佈《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對推廣癌症早診早治、規範癌症診療、加快重大科技攻關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隨著國家進一步推動癌症防治工作高質量發展,兼具高診療準確度和高推廣度的肺結節精准切除術無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據透露,目前項目團隊正在深入臨床加快成果落地,有望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和希望。